“做4G导航就像跑一场马拉松,凯易得要永远保持在第一梯队,但不到最后冲刺时,绝对不冒进,确保在过程中,保持充足体力,这样才可以取得稳步前行。”凯易得总经理王鹏说道。
车机进入4G时代,意味着离车联网又进了一步,新的时代来临赋予车机产品更多的想象空间,然而在行业巨大的前景下,车机市场却没有等来期待中的“大爆发”,硬件补贴烧钱、流量费昂贵、缺乏内容粘性,似乎让4G大屏车机陷入“尴尬”局面。
面对如此市场环境,车机厂家又将如何布局呢?本期AE有约采访到率先实现大批量出货的4G行业大佬深圳凯易得电子有限公司(下称:凯易得)总经理王鹏,他表示4G大屏在经过前期的市场磨合后,再回过头看问题,已经很清晰,行业已经回归理性。
随着政策、经济、技术环境的持续利好,车联网产业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,中国车联网市场也进入快速地增长阶段,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。4G大屏导航作为车联网的绝佳呈现形式,无疑是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所在,“中国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,特斯拉17寸大屏的出现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认知,从wifi版进入到4G版,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,围绕‘车联网’这一中心点,2018年将会是4G大屏导航的爆发时期。”王鹏认为。
其一,当车机进入百变大屏阶段,信息透明,使得产业链利润极度下滑,稀薄的利润让整个产业链都疲于应对。而这时,4G大屏导航新产品的出现,让行业人士似乎都看到了“重生”的希望,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品类“挽救”混乱,让行业重新步入轨道。
其二,品牌商在企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上,都不是小厂能比拟的,然而在wifi大屏导航时期,公版公模带来的价格之乱,让品牌厂商开始拼不过小型加工工厂,同质化的产品,让市场只认价格。4G大屏导航的出现,带来更多的“玩法”,无论是流量还是硬件上,品牌商都更加得心应手。
车机步入4G时代,通讯功能的接入,带来多元化车联网应用。与此同时,行业也在探索一种绝佳的商业发展逻辑,使得行业能规避百变大屏的教训,向良性发展。
在前期发展中,4G大屏导航通过硬件补贴的形式,使得其价格甚至比wifi版更便宜。然而硬件补贴的成本终究要通过流量、运营等方式弥补损失,毕竟不盈利的商业逻辑本身就不成立。
对于流量。在4G大屏导航刚起步阶段,对于车主而言,还不是刚需产品,并没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。与手机各种无限流量套餐相比,4G车机300-400/年高昂的流量费用,消费者显然并不会为此买单,导致续费率极低。
对于运营。车联网的应用一定是以联网为前提,并拥有大批在线活跃用户才能基于后台数据做相关运营。而目前,4G大屏车机的内容还不够完善,没有了丰富的内容呈现,自然做不到增加用户粘性,提高用户留存率。
“烧钱补贴硬件的方式是不可持续性的,行业亟需寻找一种新的商业模式,让机器能连上网才是根本。4G大屏导航硬件价格适中、流量足够优惠、内容尽可能丰富,这三项重点问题解决后,才能真正的完成车联网应用。”王鹏分析道。
新模式、新思路、新产品的诞生,都要一直地摸索,不断地调整,以便寻求最佳的商业盈利模式,察觉缺陷后并不可怕,关键不能一条道走到黑、一股脑往前冲!
凯易得4G大屏车机从2017年11月中旬全面出货,出货量以达到6万余台,遥遥领先行业。基于如此市场行情,王鹏认为流量降价将是必然,毕竟让4G大屏车机连上网才是最基础。
2018年凯易得推出全新“尊系列”4G产品,包含尊享版、尊尚版、尊贵版、至尊版。此类产品主推大流量包,让车主用最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更多的流量,从而使得产品全部能连上网,保证用户在线活跃度,再基于后台数据做相关运营。
凯易得不用流量绑架用户,更不用流量续费来补贴硬件,让4G车机回归理性,让行业向良性发展,从而让我们消费者能为之买单。
对于4G产品的认知,王鹏内心已经很清晰,除了要让机器全面实现联网外,硬件配置也不能低,在有了丰富的内容承载后,保证机器不卡顿、不死机,以便保持绝佳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感。
产品是一方面,对于品牌的打造,将成为凯易得2018年的重中之重。“凯易得”品牌主打性价比、“杰佰利”主打高端智能,打造两大品牌,采取“两条腿”走路的发展方式,使得产品能使用更广的消费群体。
“2018年将成为凯易得的品牌年,将加大对于渠道品牌的塑造,有了强有力的品牌支撑,才有了始终保持在4G大屏导航‘第一梯队’的底气所在。”王鹏对于新年的规划也非常明确。
凯易得作为沉淀行业多年的品牌,在4G大屏导航全新的发展阶段,对品牌进行重塑与提升,秉承“与志同道合人士实现共赢”的理念,用敢于创新性的方式、超前的市场角度为用户所带来独特的体验感,驱动行业健康向前发展,迎接全新4G大屏导航全新时代的到来。
结语:围绕车联网这一中心点,打造凯易得”、“杰佰利”两大品牌,解决硬件、流量、内容三项重点,正如王鹏所说,在4G车联网这一场“马拉松”比赛中,凯易得从始至终保持在第一梯队,并已做好随时冲刺准备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